超六成企业选择灵活用工,这个风口你了解吗?
2022-03-03 16:42:40
在疫情后,国内越来越多互联网大企业都尝试过线上办公,有些甚至已经将部分业务和岗位采取灵活用工的模式,那么这会是灵活用工未来的新趋势吗?今天,我们从5个问题来探讨!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劳务派遣给其他用人单位。然后,支付服务费给劳务派遣机构的企业,才能够获得劳动者来完成任务,之后劳务派遣机构向劳动者支付薪资报酬。通过灵活用工平台,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找到自由职业者完成任务工作,企业与员工之间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所以灵活用工比劳务派遣更灵活。通过灵活用工平台,无需复杂的入职手续,企业还可以节省高额的社会保障费用。同时,通过聘用外部员工,将业绩优秀的员工转变为正式员工,这也可以对内部员工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真正的灵活用工是不需要和用工企业或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书的用工形式。在这种用工模式里,提供服务的人员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不是劳动者,而是自由职业者,他们获得的不是工资,而是生产经营所得。双方之间也不是劳动关系,而是经济关系,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以个人技能或特长为多家用人单位提供服务,获得相应的临时性经营所得。在这种灵活用工模式中,企业和个人的角色已经改变。个人不再是企业的固定劳动力,而是自由职业者。他们获得的不是工资,而是生产和经营收入,即佣金。企业和个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劳资关系,而是合作关系。灵活的自由职业者可以利用其个人技能或特殊技能为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并获得相应的临时业务收入。一般现在提到灵活用工,更偏向于理解为线上灵活用工,也就是目前比较热门的灵活用工平台。“比起原来使用全职员工,未来很多岗位都会演变成多家企业共享一个人才、一个人服务多家企业的局面。由此,人力资源的共享经济会发展起来,这也正是灵活用工的核心逻辑。”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诚说,此次疫情挑战进一步倒逼企业由传统用工转向更为灵活的用工方式。再加上外卖员、快递员、电商客服等新就业形态的出现,对灵活用工的需求明显增多。除了共享用工、平台经济等模式外,弹性工作制也是灵活用工的一种形式,在此次疫情中也得到了重视和广泛应用。很多公司都在实行弹性工作制度,比如说1/2或者1/3的人在岗,其他人在家里办公。这种弹性工作制在疫情过后仍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随着经济发展与市场变化的加剧,企业对于灵活用工、弹性用工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劳务派遣的单一性早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10%的规定上限也越来越掣肘企业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及时观察到这一趋势,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关于灵活用工、平台经济、新业态新就业等方面的鼓励政策。首先,平台肯定需要依托一家专业成熟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熟悉业务开展,精于风险把控。其次,平台需要获得政府颁发的委托代征资质,受税务机关委托以经营所得向平台灵活就业人员依法代征个税。最后,平台必须吸纳足量的B端用户(用工企业)和C端用户(灵活就业人员),打造合理完善的商业模式,打通派单、接单、结算、报税缴税、开票等各个环节,实现业务流、资金流、票证流的三流合一。对于当地政府来说,灵活用工平台将有利于规范管理个税的合法合规征收。以前税务机关是没办法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但现在通过平台,税务机关可以全面确保对于灵活就业人员个税征收的精准触达和规范管理,即使是按照最低0.5%的标准征税,也将为地方政府创造一笔巨大的税收贡献。而对用工企业来说,平台可以帮助企业以结果为导向,把非核心业务以平台任务的形式向全社会发布,企业借此可以减少用工成本、提高人员劳效、降低用工风险,最终还可能实现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业务发展品质的提升。另外对灵活就业人员而言,平台帮助他们灵活弹性就业、赚取多份收入、保障个人权益。灵活用工线上化也意味着更加安全、高效、便利、敏捷以支付为例,灵活用工平台对于支付的要求不仅是即时可达,还有更高的精准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更现实一点来看,具备委托代征的平台,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缴税标准,有利于鼓励就业、增加收入。
线上灵活用工一定是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以后企业用工形式的规模化增量部分。当平台发展到一定体量,将蓄出一个相当可观的流量池,尤其当平台吸引的灵活就业人员流量达到一定量级,可以衍生出更多业务、加速流量的变现。比如平台可以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基于个人兴趣或者就业刚需的培训服务,利用专业的测评工具分析他们的兴趣、喜好、近期需求等,从而打造社交生态、电商生态以及旅行、婚庆等生活服务业生态等。现在我们正在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未来,灵活用工平台一定会依托自身的科技创新、专业服务、大数据分析等等,积极释放它的能量、创造它的价值。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business@tianxiang360.cn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