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直播@电商的远方亲戚
2020-05-07 09:28:02
疫情当前
仍不离不弃的
嗯,手机是条汉子
最近
网上授课如火如荼
各类老师的直播画面
被网友编成了如下故事
第一节课
“小明别刷礼物了可以吗
认真听!
这题你会了么就搞小动作
摄像头我先关了
同学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课件上”
一个礼拜后
“感谢小明的家长送的大游艇
来集体都有
给榜一点一波关注
大家打起精神啊
一会课间休息呢
我们连线一下隔壁班的英语老师
走一波PK条啊
各位把手里免费的小礼物刷起来”
不光学校这样
传统产业的老板们
其实也都坐不住了
紧急开会
线下业务受挫的情况下
必须立刻马上拓展线上业务
翻箱倒柜后发现
直播短视频
成为了这一波
“线上业务拓展”第一利器
(早先我还鄙视那些宣扬用手机可以赚大钱的微商,这回我郑重的向他们道歉,原来你们一直在用行动告诉我,最新的商业秘密)
直播最开始的娱乐化
要溯源于流量产业的催化
(性和游戏永远是流量吸铁石)
直播相比任何线上推广途径
它是目前传递最快的
延迟甚至可做到1秒内
疫情前的直播营销方案
鲜有在传统企业营销计划中出现
疫情下的客户们
被倡导在家中为社会做贡献
对外开放的唯一有效途径
——手机屏幕
有些用它展示新闻
有些是游戏/电影电视剧
如果,它展示的是咱的商业广告
是不是就实现了线上获客?
怎么实现?
不行动永远实现不了
起步了,即使是去北极
导航也会给出达到时间
启动直播就是发动引擎
直播怎么做?
一定要结合产品调性
使用场景/适用人群
研究透了这些
再去买设备/组团队/养账号
打造企业专属IP
又有人说了
还没开始营销
又再让我花钱
关键花完了这些钱
还不知道怎么把它赚回来
所以
对于中小微企业
更接地气且实际一点的做法
应该考虑先跟主播合作
真实了解直播的整体运作
他(她/它)们是自带粉丝的
自带话题/设备齐全/团队完善
他们缺的是你手里的货源
与主播的居间合作
设备/招聘/培训/推广
这些费用全都可以省
只要考虑好一个问题
如何与主播分成?
这似乎并不像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主播行情比较透明
明码标价按劳分配
Over!
但考虑问题得往细了说
有几条路径还得帮大家理一理
“货款,是不是打到商家的对公账户?”
“是的。”
“主播分成是不是对公账户支出?”
“是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这过程其实是漏掉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税款谁来交?你么?
货物销售,那就正常开票
增值税是一分钱都不能少交
但主播提成属于个人收入
按照新个税法
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似乎是整个环节的大难题
(企业成败关键都在细节问题的处理上)
首先主播是不会去交这个钱的
说好了给多少
一分都不能少
商家预算方案里
大概率也没考虑个税问题
但按照新个税法
商家是这项劳务的代扣代缴义务人
与网红的合作如果归类成劳务
按个税计算公式
劳务所得
按照20%-40%超额累进税率
计算个人所得税并进行预缴
次年三月汇算清缴
按综合所得累进税率
多退少补
算一笔账
假设商家与一位带货主播合作
每月支付其1万劳务费
一年就是12万
其中,预缴的个税约19200元
(每月=10000*80%*20%)
“主播次年再汇算清缴
(不考虑主播其他收入情况下)
个税应交3480元
于是,可申请退税15720元
这笔钱
当然算是主播的额外收入”
如果商家一年合作100个主播
那税款就高达192万
成本无形比别人高出几倍
在商业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
“那如果大家都在这么处理
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吧?”
其实
咱们更应该关心另一个问题
不把主播合作归类为劳务行不行?
有没有其他合法路径?
采用这种做法的商家数量有多少?
在早期的直播玩家中
有点体量的很少用劳务在做的了
这都什么时代了
21世纪20年代
共享经济
灵活用工业务已经瓜熟蒂落
这才是处理电商佣金发放的正解之路
合法合规的把商家成本降低70%
即享受税优地财税政策补贴
又实现用人/财务/税务三方合规
所以
这才是正确链接直播短视频的方法
疫情终将过去
线上拓客路也必须要走
打造线上营销直播路径
牵手流量主播网红
再和税务风险,讲拜拜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business@tianxiang360.cn 删除。